Loading...

 

山風,海波,松濤,詩園 —— 「2006 太平洋詩歌節」緣起

   在 花蓮市太平洋畔,美崙山小丘上,一個環境幽美的日據時期舊建築「松園」,舉辦一個看得到海藍天藍,聽得見蟬聲蛙鳴,山風、海波、松濤對話終日的詩歌節,一 直是住在此地,愛詩也愛松園的朋友們多年的願望。過去幾年,在地方文化局以及服務於松園的藝術工作者林正宗等的共同推動下,我們不時邀集詩人朋友以及原住 民歌者來此唸詩唱歌。很多人覺得花蓮是山風海雨滋潤的詩的家鄉,因為她孕育了從駱香林、楊牧到陳克華等一代又一代氣質獨具的詩人。但我們覺得在花蓮,或者 在這個多族群融聚、眾聲喧嘩的島嶼,詩應該有更寬廣的定義:不只是用文字、用漢字寫成者才是。一個阿美族人對著天地手舞足蹈,一群布農族人從口中一同發出 的虛詞吟唱,也可能是詩。因此,我們一直很想廣邀島上各地詩人,來此參加一個悠閒自在、胸襟開闊的「太平洋詩歌節」,讓各類型的詩歌與詩歌美學在此交流融 匯,呈現台灣詩的多元魅力。

   這個夢想,在得到吳景聰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委託管理「松園」的祥瀧公司支持下,終於成真了。第一屆,就在 2006 年 11月 3日至 5 日(週五至週日)。

   本屆太平洋詩歌節主體活動有二,一為「詩人談詩/唸詩」,一為「圓桌詩會:我的台灣詩博物館」。在第一部份,我們邀請了住在高雄西子灣的詩人余光中,住在 東海岸的詹澈(台東)、零雨(宜蘭)、黃春明(宜蘭),生長於基隆的陳家帶,以及出身花蓮的楊牧、陳義芝、陳克華,形成一個泛太平洋連線。我們還邀請了泰 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蒙古族詩人席慕蓉,以及傳奇詩人鄭愁予、商禽等。詩人們將分成四場唸詩、談詩。我們還請了陳芳明、陳昌明、劉紀蕙、楊雅惠、蕭蕭、 焦桐、古添洪、賴芳伶、曾珍珍、林明珠、李進益、李癸雲等十二位詩評家與會,和詩人對話。

   在第二部份,我們讓與會的每位詩評家與詩人挑選一首最令他們心動的與台灣有關的詩歌,分成兩場暢談自己喜愛的理由,藉由不同背景讀詩者品味與知識的交流, 讓大家更清楚地看到台灣詩歌豐富、多樣的資產。會後將集結這些詩作與述說,成為《我的台灣詩博物館》一書,向台灣詩致敬。這兩場圓桌詩會還請了居住花蓮的 排灣族學者童春發,阿美族學者黃東秋(啊,他們都是天生的歌者)一起嗆聲。

   穿插在這兩項活動之間是一些有趣的表演節目與創意展現,除了第一天晚上的「太平洋詩歌之夜」,還有餐風飲露有歌有茶點的「詩樂下午茶」,青年詩人們從網路 到現場,唸、唱、吟、跳,以詩為肢體、武器的「詩角力」,以及展現手藝、匠心的「創意詩市集」等。阿美族詩人/舞者阿道.巴辣夫,阿美族歌手小美,太魯閣 姬望合唱團,布農兒童合唱團,李泰祥家族的李奕青、林芊君等,都將蒞臨松園,讓我們親嚐原汁、原味的原住民歌樂。

   當小而美然而想像無限的深綠「松園」,遇見視野遼闊、沉靜壯美的泛藍「太平洋」,一個跨族群、超政治的詩歌節誕生了!它不只是詩人們的聚會,它也是一個曼妙的平台,讓詩,混合著蟬聲蛙鳴,松濤海波,星光露濕,傾斜進家家戶戶的梳妝台,流理台,個人新聞台……

回上一頁

隱私權政策 服務條款